~flower as head photoP1010974.JPG

橫跨中西的才子 ─ 陳其寬先生 (1921 - 2007)

在我這輩子第一頓的西餐餐桌上,注意餐盤兩側的餐具之餘,我對這位個子較小、帶著黑框眼鏡,斯文媔腆的伯父並無太深刻的印象。回家之後,由父親的口中我才知道陳其寬伯父是一位大學教授,同時也是知名的建築師,工作之餘也作畫。直到有一回家中收到陳伯父寄贈父親的畫作,才轉轉得知陳伯父的水墨作品也是大英美術館收藏級的。對一直掛在家中書房前的母與子猴畫產生了莫名的興趣。 

隨著歲月的增長,經常由父親口中聽到陳伯父的動向:除了一直兼課教書、建築事務所也持續經營著,但在藝術創作上屢屢揚名國際。開始在國內的報章雜誌上見到陳伯父畫展的報導,對其畫作的賞析探討。 

伯父是南方人卻出生於北京,自幼習書法、繪畫,初、高中及大學因抗戰輾轉至南京、四川就學,及至大學畢業至滇緬邊界工作的經驗,大大的拓展他的視野,豐富了他日後繪畫的素材。伯父是標準的讀書人,常穿唐裝作畫的他活脫脫的一位中國書生。有媒體稱個性恬淡,靦腆寡言的他是「古早版的宅男」。 

伯父赴美首先在伊利諾州立大學以一年的時間就取得碩士。並且在學校時就參加了Danville市政廳設計競賽,獲得首獎。而後他轉至加州大學攻讀藝術系,主修設計,如此的他兼修了西方的建築與藝術。雖然在加州很快的找到了工作,他景仰哈佛建築系之名想繼續深造。 

當時正值二次大戰後,世界建築思潮深受兩學派影響:一是主張建築應與自然環境相配合的美國大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二是主張建築應力求簡純之美的德國包浩斯(Bauhas)學派。幾位這一派的大師於戰前被迫離開德國來到美國。葛羅匹斯(Walter Gropius)在哈佛任教;米斯凡得諾(Mies Van-der Rohe)在伊利諾理工學院教書。 

伯父在伊大求學時就對這兩學派有很深的認識。在到了東岸波士頓附近哈佛所在的劍橋卻發現有學位的他無法申請獎學金,剛開始工作的他也無力負擔高額的私校學費。幸好葛羅匹斯賞識他在自己的事務所給了他一份工作。陰錯陽差的進了世界級建築事務所的他不但把握機會學習新觀念、技術,多了許多實務的經驗。他還在葛羅匹斯的推薦下到麻省理工學院建築設計系擔任講師。 

在這兒工作的幾年間,工作之餘他也作畫。他非常用心創作,在傳統中國水墨的基礎上做了許多大膽的嘗試:加長的捲軸、從空中下望延長的視點。下圖是名為「山城泊頭」從長將上遠望重慶山城的景色。加成傳統國畫的捲軸突顯山城的高低。

~flower as head photoP1010969.bmp 

他在美國很早就出名了,1952年在麻省理工學院藝術館舉辦個展,紐約Weyhe Gallery, 波士頓,及美國各地的畫廊都經常為他舉辦畫展,畫作幾乎被收購一空,因此他的畫在美國流傳甚廣。但是國內的大眾在1980年歷史博物館為他策劃國內首展前對他所知甚少,可以說是有眼不識大師於當前。   

70年代時在美國亦執業建築師的大舅,出國數十年後首次返台探親,指定必造訪的地方就是伯父設計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跟著一同再遊的我才知這棟線條簡樸,具幾何之美的教堂的國際知名度。當年教堂的設計是由歷經兩年的討論、模型、修改,並且首先發表於業界尊崇的Architectural Forum雜誌。前壹年伯父也在同雜誌主辦的青年競賽中,573件徵圖中獲得首獎。我想伯父受貝律銘大師之邀實際執行東海大學建校校園設計的事大家應耳熟能詳,我就不在此贅述了。這裡與大家分享幾張新年期間所拍東大文學院以及教堂景觀。伯父在設計文學院之前特地至保存唐代建築最佳的日本奈良參考當年由唐朝木匠跨海所造的唐招提寺。 

P1010957-1.JPG P1010944-1.JPG P1010947-1.JPG P1010965-1.JPG P1010966-1.JPG

我想伯父最與眾不同之除了他非美術學院科班出身,最引人入勝之處還在其畫作貫穿中西的內涵與表達。我個人之見,伯父是以思想作畫,亦即它的畫作都企圖傳達他的想法,而後畫畫只是將這個想法訴諸畫紙畫布之上。不論早期大量的以猴子為主題的淡彩水墨,或是稍稍晚近的江南風景、宇宙天地,都是分別歌詠親情母愛、思鄉懷舊,以及以易經為經緯探討宇宙虛有空無,蘊含哲理之作。 

因著建築師的歷練,伯父徒手繪形拉線,意到筆至。然而這樣的他十分不喜歡對技巧多做探討。一九九二年的春節假期,現在講也就是剛好十八年前,我和父親至伯父的工作室拜年小敘。當時也在習畫的我非常好奇伯父的新作「江南系列」的技法,忍不住發問,伯父慢條斯里的回答:「多讀讀書,尤其是古書。不論中西,古典的東西最能持久。要知道自己想畫,想表達什麼。不必在意一幅幅畫的形式技巧,有想法就自然畫得出來!」吃了一記悶棍的我,當時聽了這番話,似懂非懂;有點尷尬,也有點不以為然。但也不好意思再追問下去了。十八年過去了,這番話我仍記憶猶新。對一個也畫畫的人,無須十八年即可暸悟─藝術創作上技巧有時而盡,思想卻可無涯!超凡卓越的創作必定是內涵勝過技巧之作;反之,技巧強而缺少思想內涵的終將成為美術課學生習作的範本。 

2007年6月5日伯父過世後,故宮與以他為名的基金會於2009年間為他舉辦了盛大的紀念展。因此,上網搜尋不難找到他的畫作。但以東海大學整理的一份ppt搜畫最為完整,只可惜未標明畫作名及年代,略嫌美中不足。我將東大的連結在此。www.tunghai74.org/.../2007/070609-ChenQiKuan.htm 

這裡將伯父的畫作歸納為三類為大家簡單導覽中國現代水墨大師陳其寬的代表作品: 

母與子猴畫〈置頂圖〉

這是一幅饒富童趣,筆法簡潔的水墨畫。幾筆簡單的筆觸交代了母顧子的親情。這在早期是伯父非常熱衷,一再重複不斷畫的主題。這一幅就是伯父相贈現掛在我書房門口的一幅母與子猴畫。 

江南 / 中國系列 

中年之後是否達夢迴故里的境界我無法得知,但想必是心懷故土。斜斜的亭台,濤濤的江水,點綴其中的江帆,偶然出現的女性,以及夕陽歸雁,無不是典型江南風情。此時也開始有多視點的繪法,即是將視點縱或橫的延伸。例如畫江景,視點由江邊垂直看過去,加以由此點凌空,彷彿空照一般的觀看江上景色。

宇宙系列

陳伯父中年以後也非常熱衷研究易經,並將心得訴諸筆墨畫紙。除了企圖表達宇宙無極浩瀚,他也以全方位的多視點構圖。是非常新人耳目的處理方式。 

伯父到底畫的是國畫、西畫,水墨畫?這個討論我最傾向唐德剛先生文「陳其寬畫學看記」所起的說明自『現代中國畫』,他不但繼承了國畫的傳統技巧特色;尚且融入中國儒、釋、道的精神。而他西學的素養在靜止的畫面中加添了動感。唐先生是在1950年代隨鹿橋先生至畫廊賞畫,因鹿橋先生一句:「陳其寬是三百年來第一人!」大受震撼,而撰此文。 

伯父自己則在1962年寫有一篇名為「肉眼、物眼、意眼與抽象畫」的文章針對報章雜誌討論他的畫作一說明回應。肉眼及視覺所見;物眼即透過現代科學工具所見,例如:顯微鏡、望遠鏡,甚至X光等。由肉眼、物眼所見在心理上,精神上起了共鳴,產生了新的想法、看法,姑且稱之為意眼。抽象畫畫則是肉眼、物眼、意眼所見不同而產生的。 

我自己則最喜愛伯父的畫作氣勢雖磅薄,卻不過於雄偉顢頇;宏觀的視野,處處可見細微精巧。五十年後再讀到鹿橋先生所言「陳其寬是三百年來第一人!」真是深有同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