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五十歲的選擇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eveyin/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1330

「現代人,如果甘於只做個公司上班族,前途將很黯淡。」這本書的第一章第一句,作者大前研一就這麼驚人的提出他的觀點。對企業人而言,他認為最大的變數是年代,也就是自身的歲數。而後他針對正值二十世代〈也就是二十~二十九歲之間的人,以下類推〉、三十世代、四十世代、或五十世代,究竟代表什麼意義,具備的潛力,與所要面對的困境,分章節論述。 

其中最發人深省的論點就是─在步入社會的前十年儘量的學習;如果要成為成功的經營者就要在被大公司馴服前,也就是在感染「上班族遺傳基因」前趁早創業。劃時代的創業者多在二十世代即三十歲以前就開始奠定事業的基礎,最遲也不超過三十五歲。 

至於決定留在大企業的人,到三十五歲時或多或少已受到公司的拔擢,職務往上晉升。然而這時也已經學完上班族應該具有的能力。此後如果不刻意訂定目標,學習新事物,提升眼界,往更高階層邁進,出人頭地可就難了。因此,大前研一稱三十五到五十歲在公司內奔波的十五年為「魔之十五年」。 

經過「魔之十五年」的五十世代如果還未坐上最高管理職,才在此時想離開大企業去創業,考量體力、創意皆比不上二十、三十世代,一不小心還可能賠上養老的退休金。大前認為萬萬不可!這個年紀一切已不宜太進取了。他建議「捨明星,做原野的花朵」,就是以顧問性質栽培、幫助後進,自己退居幕後。 

因此,書名雖然叫「後五十歲的選擇」,集結的文章也是給現在全國平均年齡五十歲的日本人許多醍醐灌頂的建議。但是在我來看,如果五十歲才來看這本書,這一子已經沒什麼選擇的餘地了。雖然社會新鮮人初看這本書新有戚戚焉的程度可能比較低,但是受益會比較多。可以啟發年輕的上班族及早開始去思考未來的路。是創業呢?還是終身受雇? 

本書以不同的世代為經,日本現今經濟、政治制度為緯,探討不同世代所面對的不同經濟數據,以至於不同的生活品質,甚至不同的人生歷程。 

五、六十世代是幸運的既得利益者,房貸還清,房子值錢,還有豐厚的年金過日子,生活有品質。 

四十世代的人一般在日本經濟沸騰時以高價購入房產,現在還在為期三十五年的房帶返款期中,但房價已跌了一半了。 

三十世代面臨更嚴苛的現實─養老金、健康保險、生命保險等的支付率增高,消費稅、所得稅增加,也就是負擔加重,薪水卻未調漲。所幸大多數的三十世代已無力購買房產,所以現在日本最不幸的就是扛著高房貸的四十世代! 

看了這本書,我這才了解何以到日本旅遊時經常看到老人家們悠遊的出遊;日本中年人總是心事重重;年輕人又這麼宅。今晚夜間新聞報導,日本國債的發行量已達GDP的200%。不免慶幸自己不是身負重債的日本中年人! 

除了建言直陳,大前也提供許多不錯的數據給讀者參考。例如:大家關心的,要存多少錢才購養老?他以具體的數據,年金計算一不但退休後不要再儲蓄,他更倡言以平均壽命計算,儘量在接近死亡時,把所有的錢花光。很不一樣的論調吧!這樣的論述在書中比比皆是,但要謹記都是以日本為例子,我們年金的給付可插多了呢!台灣人要準備退休可要比日本人多存許多現金、資產。 

大前研一雖是享有國際聲譽的日本人,但大家可要知道他的所言所行非一般日本人,或不能代表普通的日本老百姓。怎麼說呢?幾次與日本同事談起大前研一 ─ 他的書、或他這個人,他們總當他是外國人似的特立獨行,或是日本人中的異數,無法為一般日本人認同。這點可從他競選東京都知事慘敗這件事得到印證。日本人是非常注重團體,要求群體整齊一致的行動的。一個周末會騎越野摩車的歐吉桑在幾十年前就拋下日立研發工程師的職務到美國麥肯錫工作,最後又娶了一位美國老婆,這叫一般日本人多麼自慚形穢啊! 

重新翻看這本書,從自已選擇性的記憶中,才更了解自己為何什麼喜歡大前研一因為我們有許多相似的作息與習慣。每天清早就起床神采奕奕的大前,對日本通勤電車裡精神委靡的上班族非常不以為然。他都是清晨起床閱讀電子郵件,到八點已將一天的郵件處理了一個段落。就可專心開會、面對其他的事情了。興趣廣泛的他,休閒時騎越野摩托車、滑雪都來不及了,非常反對把時間花在電視機前看球賽轉播。自然謝絕一切不必要的應酬!對於深感興趣的運動活動半年前就會把它放進行程,這樣即使再忙也必定成行。這跟每天早上七點看完email才上班,電視只看少數幾個節目,結束就關機,堅持一年兩次自助旅遊的我,不是很類似嗎?只是自嘆體力不如大前前輩! 

在書的最後,他提到要在美麗如畫的地方死去,對他說來美麗與想去的地方實在太多,他只能列出四個排名最前面的地點。居然我跟大前在生命結束前想要待下來的地方,有兩處相同。也許數十年後我與大前先生還會在鳴門,或四萬十川的流域相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