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
十幾年前帶著印象派朝聖的興奮熱情參觀奧塞美術館,當下震懾於梵谷的奧維教堂畫中的深藍色天空,也沉醉在雷諾瓦的浪漫場景,在館內的禮品店想買幾張複製畫的小卡片,總覺得跟眼睛看到的複製品與真跡落差太大,只好作罷,把美好的印象封存在記憶裡,但最後還是忍不住選了幾張塞尚複製畫的小卡片留作紀念。直到幾年前家裡裝潢,設計師要我選個圖讓他複製在餐桌旁的推門,因為從客廳可以遠眺對面翠綠的山景,記憶中塞尚自然樸實的著色,導引我選擇了這個洞天。
這幾年在職場奔波,大半時間周旋於滿足客戶的需求與公司的業績目標,節奏變快了,快得時時追逐效率,當機立斷!坦白說,難得靜下來拋開世俗,沉澱心靈。偶爾看看那扇門,總會讓我心情平靜下來,欣賞那穩定的構圖、單純飽和的色彩、一望好幾重的景深,像是一種經過深遂歷練,又回歸自然的美,我竟不知不覺得進入畫中的世界!
生活週遭有很多像我一樣的上班族整天庸庸碌碌,思緒總圍繞在邏輯與效率的折衝,像個機器不停地轉動,有人會想辦法趁週末尋找出口,發洩情緒,像流行一陣子的騎單車就是個很好的活動,我倒是鼓吹大家用一種更簡單的方式喚醒沉睡的右腦─ 美的欣賞與情緒的沉澱。如果你願意嘗試,我極力推薦品味塞尚的畫。以下是我的體會與大家分享:
芒西池塘│1879│法國奧塞美術館收藏
樹林寫意動感的筆觸對比靜止的水面,如詩的律動,橋與倒影中的圓與三角相對稱,呈現塞尚典型的理性結構,也增加了畫面的穩定性,像是剎那般的永恆!寧靜的氣氛讓人無法離開視線。
聖維克多山 │1882-1885│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孤立的樹佇立在中間,遙望遠處的聖維克多山,營造出畫面的空間感與遠眺的深度,山下平原的景色和諧地襯托出樹的特殊性格,我對這種出人意表的戲劇效果與整個畫面藍、橙、綠所營造的開闊景觀十分著迷。
從愛斯塔克遠眺的馬賽港灣│1885│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大片鋪陳藍色的海對比綠意襯托的幾何化的房舍及煙囪,黃色和橙色構成了豐富的大地色彩,讓人感染法國南部地中海的陽光,心中不免嚮往這美麗的海岸景色。
靜物:帷幔,水壺,水果盤│1893-1894│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New York City
靜物是塞尚作品中很重要的主題之一,也是最早吸引我喜愛塞尚的原因。畫中經常出現帷幔或桌巾、蘋果和容器。在這幅靜物畫中,他把物體幾何化地佈置在畫面上,水果用紅、橙、黃的暖色系,對比冷的綠色,水壺像個中性色的球體,平衡右邊蘋果盤的焦點,墨色的帷幔與灰色的背景襯托出空間的深度,完美的輪廓與飽和的色彩讓人感受到物體的厚實質量。假如你觀察塞尚其他的靜物畫一定有同樣的體會,我相信他在追求萬物不變的元素!當你凝視這幅畫,是否也感受到回歸自然、單純、永恆不變的美,深深吸引你跳脫複雜多變的人世,暫時放空自我嗎?
大浴女圖│1906│美國費城美術館收藏
這是塞尚生前最後一年的作品,可以發現樹木的三角形構圖很類似我家的那一扇推門,背景的河流與地平線一層一層向遠方延伸,如穹蒼般無止盡,淺藍色把天空、樹木、河流渲染成迷濛的美麗世界。眼前的裸女以不同的姿態融入河岸邊,象徵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我想這是塞尚將近從心所欲之年最高境界的領悟。
自畫像│1875│法國奧塞美術館收藏
塞尚至少有三十幅油彩自畫像,這是他36歲時的自畫像,時間接近從印象主義後期轉變到四十歲的成熟期,看得出來他不修邊幅,但眼神堅定,如Michel Hoog所著的書名─ 塞尚 強大而孤獨,他對於美感的先知,啟發了後世野獸派及立體派,兩派的代表人物馬諦斯和畢卡索都曾仰慕他,而受其影響,我以這幅畫向這一位現代繪畫之父致敬。
最後引用史作檉先生所著 尋找山中的塞尚 中所提的兩段文字為以上六幅畫作一總結:
一、塞尚說:「我們所看到的每一樣東西,都會散滅或消失,但自然卻始終而如一‧‧‧自然乃一永恆之物。」
二、塞尚的繪畫中有一種穩定而均衡的整體造型,通過他特有的色彩組合,傳達出一種肅穆而寧靜的氣息。
這些領悟讓我感慨人們雖然享受現代高科技的便利生活,但又因為外在人世環境的瞬息變化而常感不安。想想甚麼是不變的,我似有所悟,塞尚雖已逝世一百多年,但他的畫和對自然美感的追求,卻從未改變;反而隨著時間的驗證,更顯珍貴。單純、寧靜、自然、永恆,這些亙古不變的元素依然令我這百年後的仰慕者感動不已。再次凝視塞尚的畫,心中的悸動與撫慰無法用言語形容。十多天前,我的一位同事幫我維修電腦,看到螢幕桌布上塞尚的風景畫,也深受感動!立即向我詢問這是誰的畫作,我欣然地傳了幾張畫作檔案給他。美的欣賞其實本能地根植於你我心中,偶而也該停下腳步,滋潤這種子,打開心靈的另一扇窗。
留言列表